绍兴高新区:推动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时间:2022-05-12点击次数:312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但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国务院和浙江省相继推出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2021年,绍兴高新区积极参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指办”应用场景谋划建设,推动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谋划仪器在线云集 扩大共享资源供给
此前,绍兴高新区内缺乏统一开放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仪器共享资源无法集中展示与供给,且部分企业资金有限,购置研发必备的大型仪器能力不足,容易导致企业和创新团队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寻找与使用科研仪器困难。绍兴高新区在浙江省科技厅原有共享平台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和筹划设计,大力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站式平台建设与完善。
目前,该数字化应用平台已完成1.0版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绍兴高新区在平台上,共有424台大型仪器共享,总价值4.93亿,涉及载体48个。
绍兴拓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绍兴拓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绍兴市高新区内一家高效环保光伏电池新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近段时间其技术人员不断学习使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体验到在线寻找、使用科研仪器的便利。公司技术部负责人表示,现在使用共享平台可以通过网站或手机小程序直接搜索仪器并一键下单,解决了寻找仪器不便的困扰,提高了技术研发效率。
完善共享服务流程 提升创新服务质量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有仪器开放共享的责任及要求,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平台、共享流程与手续繁琐、服务结果传递不便等困难,往往导致创新载体内部对仪器开放共享积极性不高、仪器重复购置增多、使用效率低下,“开放共享”变成口号,得不到真正落实。
绍兴高新区积极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数字化应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运用数字化手段建成了融合“仪器搜索-在线预约-订单处理-创新券应用-结果反馈-服务评价”等环节的仪器共享全流程服务系统,提升科技企业和科研人员获得感。
隶属于绍兴文理学院的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积极运用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展研发检测服务,通过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为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提供研发检测与分析,有效比对纺丝油剂与纺织材料之间的亲疏性能及油剂浸润铺展的可视化效果,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推进政策制度改革 健全共享长效机制
绍兴高新区内各相关部门可通过浙江省省大仪开放共享平台治理端,直观查看本地创新服务载体开展仪器共享绩效评价、仪器购置评议、仪器开放共享监测预警等场景,提升对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治理能力。
绍兴高新区积极部署本地特色产业仪器专题服务。一是集成电路方面,目前已对集成电路产业测试、封装、制造、设计、材料研发等各产业链环节摸排梳理科研仪器和创新服务载体资源,已归集当地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创新载体10余家、大型科研仪器30余台,为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研发提供硬件支撑。二是生物医药方面,绍兴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专门出台了《浙江省绍兴现代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开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目前摸排到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新增199台30万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拟计划加大政策力度推动仪器共享,根据开放共享绩效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奖励,提升企业设备使用效率,更好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