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仪器共享好故事㊷丨“共享保”护航大型科研仪器,金融创新搭建坚实风险屏障
来源:浙里大仪共享发布时间:2025-04-22点击次数:14
本期“浙里”仪器共享好故事,我们将视线聚焦于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领域的创新成果。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为解决科研仪器管理单位在参与开放共享服务时,担心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坏,且维修费用高的顾虑,联合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科技”)研发出国内首款科研仪器专属保险产品——“共享保”。作为国内首款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损失保险,“共享保”的出现,让科技资源共享的“一江春水”真正为创新中国注入澎湃动力,也开创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与科技保险合作的先河。
“共享保”提供专项保障 护航大型仪器开放共享
为了提高大型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我国近几年连续出台相关指导文件,要求加快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浙江省早在2006年就搭建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2019年,启动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截止目前,已整合开放30万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1.9万余台,价值超215亿元。
但是,由于很多管理单位在参与共享服务时存在害怕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若受到损坏,难以定责、担责、追责等情况的担忧,出现了“共享成了摆设,平台留在网上”的问题,即平台上的仪器设备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真正发挥共享价值。如何解决这个担忧、让仪器设备更好地被用起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激活科技资源共享模式,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针对上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指导下,浙江省科技项目管理中心联合太平科技,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金融创新的活水,积极探索建立大型科研仪器保险保障机制,研发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专属产品——“共享保”。
“共享保”积极扩展业务“朋友圈”,争当科研仪器“护身符”。自2021年起,“共享保”在浙江理工大学成功完成了首单签约。2023年,“共享保”基础版问世,初步构建了科技保险的服务体系。随着影响力的扩大,2024年共有1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入共享保项目。进入2025年,“共享保”迎来了重要的升级阶段。“共享保”升级版将联合仪器管理平台、高校院所及仪器维修单位,共同打造一个全面的科研仪器维修保障生态圈,发挥科技保险的赋能价值和保障功能。
太平科技工作人员曾多次考察省内高校院所,并与多家仪器维修企业沟通,深入了解科研仪器使用及管理流程,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后为不同主体提供专属化保险产品。同时,太平科技还为共享仪器设备提供专属条款产品,并增加可选择的责任,用以保障科研共享仪器操作人员的意外伤害风险。为了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时效,太平科技开发了线上理赔功能。用户可以在“浙里仪器运行”小程序平台上实现一键报案、理赔、查询等功能,单证齐全且责任明确的情况下,3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赔付。
除了理赔功能外,“共享保”还提供定期的仪器巡检服务,确保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为每台大型仪器生成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报告,制定科学的管理和维护策略。在接到报案后,“共享保”会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情况,推荐经过认证的优质维修单位快速有效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科技保险赋能“浙里”仪器 精准提升理赔成效
“共享保”的作用,即借助保险的杠杆作用,降低科研仪器在开展开放共享过程中发生损毁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校企联手,引导科研仪器管理单位积极参与开放共享工作,减轻仪器设备维修负担,搭建坚实的风险屏障。
2024年7月5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亚林所”)科研人员在操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时,发现仪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88激光没有激光。现场工作人员联系仪器维修方报修,并通过微信小程序“浙里仪器运行”进行报案,太平科技的理赔系统接到报案信息后立即做出反应,24小时内联系报案人并确定修理时间,同时安排查勘员上门处理。经查勘员核实,事故原因初步认定为电气原因(超电压),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
“我们已连续两年为其超出维保期限的科研仪器投保“共享保”,希望缓解因科研仪器发生意外损坏产生的维修费用压力。与维保费用相比,‘共享保’保费投入少,保障范围广,解决了仪器维修费用预算不确定的问题。”亚林所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丁明表示。
根据《保险条款》第四条第(四)款约定:在保险期间内,因超负荷、超电压、碰线、电弧、漏电、短路、大气放电、感应电及其他电气原因引起或构成突然的、不可预料的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坏或灭失,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此前,浙江某大学使用的“200 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因环境湿度和温度过高导致线缆和IGPa间接头烧坏,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赛默飞工程师上门检修并更换了IGPa离子泵、进行了电子枪烘烤、充SF6气体等修复工作,总计维修费用为107,457.35元。根据当时保单约定的理算公式:(损失金额107,457.35元 - 残值0元)* 赔付比例50% = 53,728.68元。
经浙江某大学授权委托,保险公司直接支付给赛默飞公司53,728.68元,剩余费用由被保险人另行支付。基于其在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方面的积极作用,“共享保”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的高度评价。2023年12月,在浙江省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研讨会上,参会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何邦进处长做了题为《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保险服务的探索与实践》的发言,对学校仪器加入共享保后,降低仪器的维修成本、增强管理手段、提高共享积极性等方面给予积极评价。
合力破解“不敢享”等难题 全面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仪器开放共享,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减少科技资源重复购置及浪费等情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截至2023年10月,已有31个省市和338家中央级高校院所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将全国13.3万台(套)原值5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纳入平台开放共享。
2022年11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网办”“一指办”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提高我省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和共享率”,并提出“强化科技金融保障”,“年度绩效为优秀、良好的高校、科研机构,省财政统筹科技专项,分别给予优秀和良好的单位80%和50%的保费补贴。浙江部分地市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作为全国首家专业的科技保险公司,太平科技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保险及服务模式,为促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破解“不愿享”“不敢享”等难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截止目前,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亚林所、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等,浙江省内15家高校院所已加入“共享保”项目,累计承保2100余台科研仪器,总保额高达3.4亿。至2024年12月31日,共计赔付2394487.32元,减轻了科研单位的设备维修成本。
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共享保项目负责人)邵辉表示:“下一步,太平科技将持续升级打造科研仪器维修保障生态圈,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保险赋能价值,提高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科技保险的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