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水平
来源:发布时间:2016-12-14点击次数:188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关乎着民生百姓,也关乎着生命健康,我国在加强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将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人们生活质量安全。
自新《食品安全法》发布以来,我国不断收紧食品安全监督监管力度,全国各省市也在加强地方食品法修订,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中,昆明、四川、郑州、合肥等省市走在了全国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的最前沿,不断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
完善监管十大体系 昆明将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日前,从昆明市重大事项通报会上获悉,昆明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范围,创建期间,昆明将健全完善食品监管“十大体系”,推进食品安全“三张网”建设,力争用2至3年时间将昆明打造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昆明将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在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市级检验机构为核心、县级检验机构为支撑、乡(镇)街道和基地(市场)快检室为基础,机构完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推进食品企业的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和政府监管信用档案,力争用3至5年,逐步建立起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着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肉菜流通追溯体系、食品追溯体系建设,条件成熟时推动三个体系衔接整合。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工作,构建统一发布平台,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争取2至3年,使全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以监管责任网、电子监管网、社会共治网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把昆明打造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提高四川省食安保障水平
为贯彻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成都现场会和省委常委会精神,总结部署四川省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11月28日至29日,全省食品和农产品“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和乐山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食安委主任王宁主持会议,副省长、省食安委副主任杨兴平、王铭晖出席会议并讲话。
四川省自2012年率先在全国试点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四川省已投入6.1亿元,启动建设21个市级食品检(监)测能力项目、13个县级区域中心,全省33个县被省政府认定命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县);经过4年试点创建,首批31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县正在进行考核验收,验收合格后,将授予“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成都市和泸州市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试点创建城市。
王宁强调,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省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双安双创”为突破口,严格考核和问责,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强协调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工作合力,落实“三位一体”责任体系,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和机制,借助互联网 等现代化监管手段,加强检验检测区域中心规划建设,加大“双安双创”工作正向激励力度,形成有效管用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监管,抓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做好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郑州市出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
郑州市将全面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以建设“食安郑州”为引领,在全市构建全域监管、全链条溯源体系。12月8日,郑州市政府出台《郑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将以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五大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为支撑,积极推进十项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开展五类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促进郑州市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按照《方案》,郑州市将以五大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为支撑,积极推进十项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开展五类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五大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包括:党政同责的政府责任体系、规范严格的监管执法体系、六位一体的信息共享体系、科学严谨的技术支撑体系、严密高效的社会共治体系。十项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包括:食用农产品源头控制工程、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工程、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工程、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扩充工程、食品监管执法人员、装备设施提升工程、监管信息化扩展工程、立体化科普宣传工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急工程和食品安全追溯工程。
其中,到2017年底前,建立市、县、乡三级全面参与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建成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全市婴幼儿配方食品、定点屠宰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品类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基本完成。
合肥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食品每月抽检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2月9日,合肥市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根据《方案》,将对蔬菜、畜禽肉类、水产品等涉及重大民生的品种实施每月抽检,对较高风险的食品实施每季度抽检。
合肥将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快速检验,及时发现问题食品,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抽样检验要覆盖全市范围内大型农贸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以及本地小型生产企业、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和餐饮单位自制食品。
同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信息通报、隐患排查报告和处置机制,以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超标、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广告虚假宣传、伪造生产日期等为重点问题,以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大中型商场及连锁超市、城乡接合部、校园及周边、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为重点区域,以乳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保健食品、蔬菜、水果等为重点品种,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治理,列出“问题清单”,深入持久开展综合治理。
本网编辑总结
食品安全法律制定和完善、开展食安检验检行动测不仅需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还需要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严格的执行力度。我国正在陆续开展的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程将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同时也将进一步降低食品卫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