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仪器开放共享“热”,不止是“开门迎客”
来源:发布时间:2017-04-25点击次数:240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由国务院正式印发。各省市积极推进仪器共享工作。不仅仅是“开门迎客”,各地纷纷搭建一起共享网络技术服务平台。且今年4月初,且一系列的“共享仪器新政”,也将不断向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上下游搭建了良好的环境。
本文根据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2016年至今各大省市仪器共享开放动态情况整理,如有疏漏,请在文底留言。
广西992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2017年4月10日,广西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网络管理及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并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接,纳入的大型科研仪器有992台套。广西在全国上报科研仪器数据省区排名升至第9位,首次晋升全国10强。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将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各类科研设施和仪器纳入平台管理,并接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形成跨部门、跨领域、全覆盖的网络服务体系,统一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网络化管理,着力解决科研设施和仪器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支撑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湖南:5800台仪器开放共享
《湖南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目录》,一是收录了全省可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原值50万元及以上的单台(套)科研仪器1886台套和原值在50万元以下的科研仪器4000余台套,并向省内高校、院所和企业免费发放8000余册。
二是湖南省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顺利上线运行,截至2016年底,平台入网仪器7000余台套,仪器总价值42亿余元,入网各类创新平台800余家,并顺利完成了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对接,上报5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1620台套,开放共享仪器数量比2015年增长20%。
三是开放共享服务成效显著。2016年湖南省依托服务平台累计提供仪器开放服务50余万次,有效服务机时30余万小时,据不完全统计,开放共享服务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用户节约研发成本10多亿元。
2017年底实现服务平台入网仪器突破1万台套,入网创新平台突破1000家,开放共享度进一步提高。
气象局5所274台(套)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
目前,中国气象局已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等8个专业气象研究所,以及安徽气象科学研究所等5个省级气象科研所,按照要求制定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完成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并对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据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气象局共提交了274台(套)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这些设备主要是气象观测类和分析类仪器,企业和公众通过登录共享服务平台即可共享服务。
据悉,2016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中国气象局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管理办法》,规定野外基地价值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向部门内外开放共享;将仪器共享工作纳入省级气象部门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综合工作目标考核。
四川“互联网+”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
为充分发挥军工的科技优势,整合和优化四川涉密军工单位的仪器和人才资源,1月12日,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下称共享平台)揭牌。该平台通过“互联网+”模式,有效聚集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企业、检测专家、仪器服务机构等军民融合资源。绵阳计划到2020年,平台实现整合仪器资源10000台以上,年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打造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国家级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
经过涉密性梳理后,平台现已整合包括分析、物理性能测试、计量、核、特种检测五个类别的仪器,总价值2.5亿元,形成了中子照相技术、射线数字化成像技术、表面组分分析技术等检测能力。
2016年我国各地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一览
甘肃第四批对外开放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名录征集工作完成
近日甘肃省发布第四批对外开放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名录,此次共有24家科研单位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278台套开放共享,仪器原值约2.51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科学分析仪器、计量检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食品化工类分析设备等,其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机械制造、食品安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行业和领域。这是继2015年组织完成三批全省206家开放共享单位、1930多台套大型科研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后的第四批征集工作。
北京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12月14日,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在介绍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时指出,为提高北京大兴的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将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让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与此同时,科研成果向科研人员转化率也由以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且单位可以对科技成果进行自主处置,不需要再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安徽召开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培训暨工作推进会
今年12月,安徽召开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加快推动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据悉,截至2016年10月底,安徽省共享平台入网仪器设备单位197家,入网仪器设备1667台(套),入网仪器总值18.46亿元。其中,50万以上1084台,占科技基础条件调查数据的66.6%,形成共享共赢的良好态势。
浙江省深入开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大力推行创新券
在11月开展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工作交流会(华东华南片区)上,浙江省表示要落实70号文件,推进共享服务。进一步完善云平台系统,继续加强科技资源调查队伍建设,以创新券为抓手,深入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服务。据悉,浙江省财政发放奖补共7000万元,直接带动全社会创新投入40亿元。通过创新券政策的实施,推进了浙江省科技经费使用方式的改革,促进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解决了小微企业创业难得问题,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重庆大型仪器设备3093台/套总价值约15亿元
随着重庆组织的西南西北片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工作交流会的召开,重庆将加快整合国内外更多的创新资源,力争实现“科技资源的一网打尽”。目前,重庆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已整合了全市106家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大型仪器设备3093台/套,总价值约15亿元。今年10月,经过升级改造的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引入了社会资本800万元投资成立了运营主体,成功整合了全球103个国家(地区组织)9000多万专利数据资源,集聚了50家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商,集成专利托管、专利检索分析、商标版权检索等系统,建成专利申请、企业托管、知产金融、专利交易等系统。
上海加快推进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试点城市建设
今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规划》显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0%左右,上海市将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试点城市(上海)”建设,此举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全市科研仪器的利用率,节约全社会的研发成本。
青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今年5月,青岛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新建系统在原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线预约功能的基础上,新增了仪器运行、服务预约、在线协议、服务评价等功能模块,并设计了区市管理部门接口,可支撑市本级和区市级检验测试补贴的在线申请,实现全过程网上操作。此外,新系统还可支撑新购大型科学仪器的联合评议,推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拥有加盟会员单位90家,登记入网仪器2763台套,原值近20亿元。
内蒙古:首批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试点启动
今年4月,内蒙古10家单位成为自治区首批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试点单位,对各试点单位所辖的大型仪器设备整合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将能够共享的仪器设备实行报告制度,并面向全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有偿服务。
早在2001年,国家就开始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如今,仪器共享虽成共识,落实效果却不显著,接二连三出台的诸多“意见”,已解决仪器共享的困窘。共享的问题还处在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灰色地带”。
在鼓励共享的同时,政府也应该增加政策刚性,推进强制性共享,社会也应形成宽容的风气,这样才能有利于科研仪器资源实现最终的共享。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