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新规巧解创新资金监管难题 科技创新券激发大动能
来源:河南日报发布时间:2017-11-17点击次数:317
本报记者孟向东本报通讯员司马连竹
“创新券对我们这样的技术型中小企业来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11月1日,领到南阳市发放的100万元额度“科技创新券”后,河南金厦智能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封彦钊兴奋地表示。
金厦智能装配是一家从事新型建筑材料装配生产线设备制造的民营企业,他们申请的项目,急需与第三方开展合作研发,而“科技创新券”解决了研发资金的“燃眉之急”。
今年5月,南阳市出台《科技创新券管理暂行办法》并启动申领工作,成为我省首批推行科技创新券制度的城市之一。经过受理申请、专家评审后,共有68家企业领到了3741.2万元“科技创新券”,金厦智能装配正是其中的一家。
创新券的背后是制度创新
南阳市作为我省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出“科技创新券”是在科技创新制度方面的一次创新举措。
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局长陈增喜告诉记者,创新券等于“有价凭证”,可以改变过去科技创新资金“先发放、难监管”的方式。
此外,过去企业申报科技创新资金,往往需要具备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资质,导致很多急需技术改造升级的中小型企业被拒之门外。
记者了解到,南阳市“科技创新券”主要采取“项目主导制”,企业申请的项目通过并获得发放后,就能以此为凭证,同科技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等到技术成果实用化或用于生产经营后,科研服务机构再凭合作协议、研发合同等票据,到政府财政部门兑现创新券。
小小创新券激发企业大动能
“创新券激发了我们中小企业的创业热情。”位于宛城区的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责任人杨希表示,这一制度大大简化了企业获取政府扶持资金的流程。
南阳市工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南阳师范学院食品学博士张英君表示,在实行“科技创新券”制度后,政府成立的专家评审机构,主要根据企业申报项目的科技含量、市场前景予以衡量,从而进行评审。
同时,按照《南阳市科技创新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年“科技创新券”申请、评审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均列入该市科技局年度预算。
南阳市科技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券”是面向众多中小微科技企业乃至初创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无需企业准备繁杂的申报材料和项目建议书。企业拿到创新券后可以根据申报项目需求自主选择服务机构和使用方式,同时企业选择在哪家服务机构使用创新券,也完全取决于市场的竞争,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