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领先的强磁场 中国人这样建
来源:中国科技网发布时间:2019-01-16点击次数:169
——走进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高 博 刘志伟
2018年12月初,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一次次电磁风暴的袭击,让物质被迫吐露不为人知的秘密。最先进的电源、磁体和控制系统,打造了这一世界顶尖水平的强磁场装置。
“磁场与电流成正比,而磁体承受的力和热,与磁场的平方成正比。所以越往上走越难。就好像百米跑从9.9秒提高到9.8秒那样难。”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李亮说。
“美国从70T(特斯拉)到90T走了20年,德国用了15年,中国则是4年。”李亮说。
线圈使用寿命超出国际同行近1倍
1820年,丹麦人奥斯特无意间发现,导线通电,附近的小磁针会跳动。从此,人们一直在用通电线圈来制造磁场。瞬间强电流产生的几毫秒时间的强磁场,叫做脉冲强磁场,它比稳态磁场更高。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用小指头粗细的导线,绕成线圈,接上2.5万伏特的电压,流过4万安培的瞬间电流,就可以产生几十T的脉冲磁场。
但通电线圈会被磁体内部应力拉长和压扁。李亮说,他们的线圈承受的应力,是“蛟龙”号在7000米海底面临压强的50倍。而且磁体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热量,线圈泡于液氮以降温;通电瞬间零下200摄氏度的液氮砰地蒸发掉。
几个毫秒内通入磁体的能量如10公斤TNT的能量,线圈经常被炸碎。俄罗斯和日本科学家先后用极端办法制造过上千T的磁场,那也是目前人类取得的最强磁场。但必须牺牲线圈,是一次性的,磁体线圈无法重复利用。
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纪录的线圈用的是铜铌合金,最结实——100T磁场纪录的最大功臣。中国团队则使用国内自主研发的铜铌合金,强度仅为前者2/3。
中国人另辟蹊径,从理论分析挖掘潜力,通过精确计算,大幅提升高分子纤维层层缠绕加固的效果,就像铁环箍住炮筒。它比凯夫拉还结实,是世界上最强韧的纤维。纤维浸泡环氧树脂,也充当线圈的绝缘层。
彭涛教授专职绕线。“如果浸泡树脂不够充分,反光是不同的。”彭涛说,从线圈的纹路和颜色,老手能看出瑕疵。瑕疵让线圈更早崩溃。
美国磁体线圈直径一米,比中国的大很多,应力更低,不易坏,但美国线圈平均通电500次就会坏掉;彭涛做的线圈可使用800次。
中国电源便宜又强大
李亮曾在欧洲和美国工作多年,1992年以来世界上最强的磁体大多有他参与设计。
“我们是弯道超车。”李亮说,“我们从无到有,总结各家的经验,所以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更强。”
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发电机电源,两层楼高,巨大的飞轮储能,瞬间放电——本是核聚变实验用的,100T纪录的第二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