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肯定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价值
来源:发布时间:2021-01-13点击次数:4352
1月12日,《河南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搭乘“共享科研”的风口》,高度肯定了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意义和价值。以下为评论员文章全文:
搭乘“共享科研”的风口
《河南日报》(2021年01月12日 第06版)
□薛世君
从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到共享篮球、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办公、共享住宿……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渗透于交通、住宿、医疗、旅游、生产等诸多领域,然而有一个最应该共享的领域,之前却一直不温不火,那就是科研。
无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共享发展”理念,还是“双创”和“互联网+”,科研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目前科研领域的一大痛点,就是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不高,科研设施与仪器部门分割、单位独占,存在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多种问题,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没有发挥到最优状态。
共享经济的最大功能,就是将分散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调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弹性匹配,强调资源集约利用和信用约束,实现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如果能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发挥“抱团”效应和“耦合”效应,把好钢都用到刀刃上。尤其是对我省来说,优质科教资源不足、科研资源和力量相对薄弱、创新驱动力亟须增强,把有限的科研设施、仪器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显得格外必须和迫切。
事实上,早在2016年,我省便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对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提出了“用两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截至2020年12月底,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入网仪器7221台(套),入网仪器原值超过58亿元,入网单位515家,入网专家522位,为全省3500余家单位提供仪器预约服务22101余次,平台网站累计访问量突破120万次,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省经济正在转型升级、蓄势跃升,科研水平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攸关我省发展新优势的全面塑造,是河南必须紧紧盯住的战略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持续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把握“共享科研”的风口和机遇,让“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这样的服务模式发挥更大作用,使其成为河南科技创新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不仅非常必要,也十分值得期待。